此外,由於核廢料處理從上游到下
游,無論是選址、環評、公投或是宣導,牽涉到相當多的部會與單位,建議未來國家應設立一個跨部會的整合機制,才能有效、專一地處理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場,
並達到環境的永續發展。
原能會放射性物料管理局長黃慶村:「處置場的安全確保」是最高的基本原則,沒有安全就失去正當性,而原能會有責任
替全國民眾為處置場的安全把關。因此,雖然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置的技術與經驗已經十分成熟,但我們對安全的確保工作絕不輕忽。除了在選址階段會要求主辦單位
依法辦理外,未來在場址選定後,不論是在處置設施的設計、建造、運轉或封閉階段,皆會進行嚴密的安全管制,除非確認符合安全要求,否則不會發給建造執照或
運轉許可。
由於現在民眾對核廢棄物的安全問題十分關切,因此原能會也已在實施邀請環保團體、當地居民參與管制視察的計畫。希望透過學者、
專家與民眾的參與,使放射性廢棄物的管理資訊更透明,讓民眾的參與獲得有更多的瞭解,並對安全更具信心。
環保署綜合計畫處長葉俊宏:雖然
目前公投的門檻不易調整或降低,但政府機關仍需團結共同努力。建議在公投前,讓民眾理解未來處置場的發展遠景與藍圖,或是找國際專家來評估讓大家放心,也
要深入了解民眾想要什麼建設等,這些都要在公投前講清楚、說明白,韓國光是整頓清溪川就辦了上千場說明會,台灣若能比照辦理,公投才有希望。
經
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執行長劉明忠:要如何讓公投過關,關鍵在於事先的溝通。我曾到台東參加公聽會,民眾最關心的還是安全問題。首先可以拿國際上處置場皆安
全運轉的資訊,多與民眾溝通;其次是處置場設置是否能與地方共存共榮,應該讓地方知道。
選址小組最後一次會議中,學者專家曾連署一個建
議,就是推動處置場博物館化及及營運透明化,以降低民眾對低放廢棄物的疑慮,建立對處置場安全的信心。讓民眾能了解廢棄物處理流程,並知道現在處置場裡有
多少桶廢棄物、從哪裡來,放射線資訊如何等。
未來處置場回饋金使用辦法,將朝提升地方經濟發展、教育文化、衛生醫療、社會福利及環境改善
與美化等方向擬定,以贏取當地居民的認同。另外處置場相關設施將全面實施節能減碳措施,採取適合於當地之先進綠色能源科技,運用最佳化之節能管理系統,並
在處置場周邊建置環境保育區,主動展現對環境保護的決心。
台灣綜合研究院代理院長吳再益:低碳社區所消耗的電力,至少五十%須來自無碳發
電,核能電廠就屬於此類;核電廠與台電有關,所有核廢料的處置也是台電要負責推動的。台電必須要與當地密切結合,發展友善、有利的設施,建造很多再生能源
設施,創造綠色、低碳能源,把自己的困難與政府政策結合在一起,才能相輔相成。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湯京平:公投前有很多事情要做,有一
個大家比較少注意到,但是又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意象營造」。過去大家想到核能就聯想到「骷髏頭」,這個意象是危險的、讓人害怕的。新竹南寮的焚化爐做得非
常漂亮,讓人意象改變,以後人們再見到焚化爐時,大家就會想說,焚化爐這麼漂亮、又不臭,又有回饋,就會有正面的意象。
改變意象才有可能
改變投票結果,南韓核廢料處置場在意象改變後開始就有不同城市競爭,有競爭大家才會主動出來投票,投票率才會高。如果這次公投不順利的話,能不能修改公投
法雙門檻的限制?公投的規則應該設置的更細,這塊應可進一步深思修改。
資料來源:2009-06-23/中國時報/黃馨儀、唐鎮宇/記錄
整理
- Jun 10 Thu 2010 12:18
安全處理 應設跨部會整合機制
close
原能會核能研究所長葉陶然:美國民眾其實都已不反對核電,若能參考國外的解決方式,跟當地社區緊密結合在一
起,讓地方再度活化,例如古蹟的恢復,或是打造新的低碳社區,或許可找到契機,亦可符合地球永續發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