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為因應缺乏石油的困境,已耗費數十年發展核能,現在更希望能成為核能技術的領先國。

由南韓領軍的集團在去年12月擊敗身經百戰的競爭對手,贏得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興建四座核電廠、價值204 億美元的合約。這筆交易將使南韓躍居全球第六大核子反應爐出口國,僅次於美國、法國、俄羅斯、加拿大和日本。南韓的目標是在2030年出口80座總值 4,000億美元的反應爐。

南韓總統李明博認為核能是南韓新的成長引擎,他1月表示:「我國滴油不產,核能是補足我國致命弱點的絕佳利 器。」李明博也強調,核能業能以較低的成本提供眾多好處,也能創造優值的工作機會。

但放射性廢料與日俱增、加上美國禁止重新處理核廢料, 都使核能業前景充滿不確定因素。北韓擁核武自重,以及南韓在過去數十年自行研發原子武器,則使情勢更加複雜。

美國擔心,允許南韓重新處理 核廢料會導致推動北韓無核化的努力前功盡棄。南韓前獨裁者朴正熙在華府的施壓下,於1970年代終止製造核武的計畫。

南韓1974年與美 國簽訂的核子合作協議將在2014年生效,這項協議禁止首爾當局重新處理民用核電廠的核廢料,但南韓近來大量出口反應爐,已激起國內對於是否成為核子國家 的辯論。

南韓科學家表示,研究核廢料再處理和濃縮鈾將有助推升自製核反應爐及技術的出口。韓國國防分析研究所的白承柱(譯音)說:「然而 華府不會准許我們在南韓重新處理廢料,因為我們過去曾處心積慮的想發展核彈。」

核能占南韓發電量的比率高達30%,因此核廢料正成為日益 急迫的問題,20座核電廠的暫時儲存池將在2016年不敷使用,因為這些發電廠每年產生700噸的廢料。在地下興建永久的儲存設施則會在地狹人稠的南韓激 起強大的反彈。

資料來源:2010-03-08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法新社首爾七日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蘭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