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容.安定 嚴密管理存放無虞
 
台 灣低放射性廢棄物處理技術領先全世界,可以讓低放射性廢棄物由大變小,由多變少,還能安全穩定放在堅固的鋼桶裡,不會洩漏到外面,雖然廢棄物的放射性會隨 時間漸漸變弱,但也不可能一夕消失,因此採集中管理,會是較好的處置方式。

替全國的低放射性廢棄物找到最終處置的家,經濟部選址小組三月提出「建議候選場址遴選報告」,依各項條件評 選出「台東縣達仁鄉及澎湖縣望安鄉東吉島」為適合地點,隨即在經濟部及候選場址所在的台東、澎湖等地公開陳列一個月,接受各方意見,預估半年後將由經濟部 正式公告,並透過地方性公民投票,徵詢地方民意支持。

公投牽涉地方發展與政治生態,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任委員蔡春鴻強調,原能會過去三 十多年為核能和平應用把關,嚴格監督台電核電廠運轉及放射性廢棄物貯存安全,從源頭管制低放射性廢料產生,並由核能研究所協助發展焚燒、固化減容技術,針 對低放廢棄物最終處置場審查作業,還是尊重安全防護專業,有信心做到滴水不漏。

原能會放射性物料管理局局長黃慶村是放射性廢棄物處理專 家,過去在核能研究所研究低放射性廢棄物減容,得到多項專利。黃慶村強調,放射性廢棄物處理有兩大目的,一是由大變小或變少,另外就是把它變安定,不容易 去擴散,送到最終處置場就是讓廢棄物變安定,這就是減容跟安定化。

黃慶村很自豪,台灣放射性廢棄物管理及處理技術是已經很成熟,可以很自 豪是世界上最好也最聞名的。從改善核電廠工作流程開始,於維修及日常運作時,小心避免產生放射性廢棄物,來源減少,再加上國人自行開發減容技術,讓低放廢 棄物大量減少。民國七十二年台灣一年產生有一萬兩千多桶低放射性廢棄物,到去年已經把產量降到兩百五十桶左右。

這些減容專利技術曾授權給 日本日立公司,大陸也非常有興趣,現在正在接洽引進。核三廠也成為全世界低放廢棄物產量最少的機組,是世界第一,這減容專利技術曾在紐倫堡國際發明展六百 多項發明技術中拿過首獎。

依經濟部規劃,低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場預計將容納來自全國各界一百萬桶廢棄物,依照場址地理條件,可採淺層掩 埋或隧道式處置,分別需要一至二平方公里土地,向下開挖並構築堅固的混凝土屏蔽處置設施。

如果參觀過國內核能發電廠、核能研究所或蘭嶼貯 存場,了解目前低放射性廢棄物都是放在特製鋼桶,並儲存於倉庫中,待最終處置場完成後遷入。有人質疑台灣位於地震帶邊緣或所謂造山運動等,不適合興建最終 處置場;但相對於台電興建水力電廠坑道、核能電廠、台北一0一、高速鐵路、雪山隧道或捷運,在目前的「建議候選場址」上興建最終處置場,只要原能會嚴格監 督,安全沒有問題。

一至二平方公里的最終處置場,有很好的多層屏蔽,經過覆蓋表土、植草綠化外觀,並施以長期監管措施,與一般民眾的生活 環境隔絕,完全不必擔心受到低放射性廢棄物影響,讓台灣可以與核能和平相處。

資料來源:2009-05-18╱聯合報╱第D1版╱科技新 訊╱文‧李若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蘭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