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飾過失、掩蓋罪行即是英文中的「漂白」,在八○年代末期出現了「漂綠」(greenwashing)的新詞彙。根據牛津英語辭典的定義,這是指特意釋放錯誤的訊息,以塑造對環境負責的公眾形象。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環保當成 是公關活動的一環,實質上卻依然從事破壞環境的行為。最近在墨西哥灣闖禍的英國石油公司(BP)就是漂綠高手之一,這次漏油事件的不負責處理,也讓世人看 穿了其假環保之名賺錢的行徑。
台灣財團也不遑多讓,例如知名連鎖超商在門口就貼著「節能減碳實施中」。事實上,要真正節能減碳不是應該抑制消費,怎麼會是鼓勵消費?另 外,也有重量級的高科技公司曾大張旗鼓地舉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國際論壇,還邀請外國環保團體來參加;但是對於自家工廠所排放的廢水汙染,卻是完全緘默。財團 漂綠也許是舉世皆然,但是真正的本土奇蹟卻是政府也跟著漂綠了,一同玩起了環保秀。
自從上任兩年來,馬英九政府仍舊遵循國民黨重開發、輕環境的老路子,對於各種耗能耗水、高二氧化碳排放的產業大力扶植,例如中科四期、國 光石化案。即使工廠汙染已經罪證確鑿,官方的行政裁罰總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在台塑仁武廠的地下水汙染案件中,環保署就是遲遲不敢下令停工。然而開發業 者的利益一旦受到威脅,官員卻勇於護航。在中科三期的環評案被最高行政法院撤銷之後,環保署不顧法學專業的見解,還花大錢登報「反駁」,這種「橫眉冷對千 夫指」的魄力也令人印象深刻。
但是與舊國民黨毫不掩飾的開發主義不同,新國民黨政府也學會漂綠的伎倆。馬英九上台沒有多久,就宣稱為了節能減碳,總統不要穿西裝外套, 民眾不可以在中秋節烤肉。在最近所謂的低碳校園計畫中,教育機關積極推動所謂每周無肉日、中午關燈一小時。試問,這些花拳繡腿的招式能發揮多少作用?難道 政府希望人民能努力減碳,以便幫財團多保留排放的額度?
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官方漂綠的三種基本架式:第一,輕生產、重消費;第二,保護財團、苛求人民;第三,避談權利,只談責任。這些伎倆還需 要美麗的詞彙來加以包裝。明明是將預定二○二○年達成的減碳目標放寬到二○二五年才完成,卻說成是黃金十年中的「環保救國」。明明環境保護基本法已經揭示 了「環境保護優先」的原則,但是馬英九在巡視南港兵工廠時卻是說經濟與環保「兼籌兼顧」。明明台灣的核廢料仍找不到最終的處置場所,政府卻要將核四運轉當 成是「民國一百年的獻禮」。
漂綠是一種高明的騙術,無論是為了企業的利潤或是政治的支持。我們可以用消費者的力量來制裁罔顧責任的企業,同時地,公民的選票也可以用 來約束漂綠政府,讓執政者能夠真正重視環境保護。
資料來源:2010-06-24/中國時報/何明修/(作者為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留言列表